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病虫害防治 > 正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

发布时间:2025-03-28 04:31编辑:白云鲜花网归类:病虫害防治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

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在抓好水肥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掌握水稻病害的发生情况,做到适时用药防治,抑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扩散蔓延。

1.对于水稻稻瘟病,在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7~10天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喷药一次。

2.当水稻植株纹枯病丛病率达到15%左右时,要立即用5%的井冈霉素粉剂100-150克对水40公斤喷雾。此外,每亩地用“新高脂膜”乳剂300克,兑水230-250千克,间隔7-14天,共喷2-3次,对水稻的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

3.对白叶枯病可用20%的叶青双每亩100克或新植霉素1000万单位加水35公斤喷雾。

4.对受淹水稻和老病区水稻应作为重点田块进行防治。(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婷)

二、晚稻如何施肥防虫管理

1、 施肥管理

施肥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及土壤自身的肥力状况,合理施肥,主要有两方面:(1)施足基肥。基肥是在秧苗移栽前,用腐熟的菜籽饼,鸡粪等均匀撒播到田里,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升水稻根系活力。(2)早施蘖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地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分两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另一次在分蘖盛期作为调整肥,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来确定。(3)巧施穗肥。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时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当高产群体较繁茂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期前),可起到保花作用。(4)酌情施粒肥。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调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在水稻抽穗期根据群体生长情况,酌情施用粒肥,粒肥应以钾肥为主,可使用翠姆钾肥。

2 、病虫害防治

根据地方植物保护部门发布的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按要求及时做好防病防虫工作。水稻田间做到经常观察,及早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防治,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水稻种植过程中,外来物种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危害逐日加剧,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表明,在大田移栽后,是福寿螺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因此,在移栽定根后,结合“稻鸭共育”技术,按照每亩田10~15只鸭投放,能有效防治福寿螺。

3 、灌溉管理

水稻对于水分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在灌溉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掌握“浅水分蘖,深水返青”的原理,根据田间长势,够苗就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晒田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加优良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根系活力。

三、水稻霉球病怎么治?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北方沿河地区也有种植。水稻如果管理不当,是会发生病害的。那么,水稻病害怎么治?

这就要看水稻得了什么病。它的主要病害有三种,即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有稻曲病、恶苗病、霜霉病等。不同病害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大家要区别对待。

1、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会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

防治:发病时可喷施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防治。

2、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

防治:发病初期,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隔5-7天施一次;发病中期,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3、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

防治:在病丛率20-30%时施第一次药,隔12-15天施第二次药,天旱时病丛率40-50%时施药。

4、稻曲病

稻曲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防治:以预防为主,最佳时机一是全田1/3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或者“大肚期”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7—10天左右),此时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二是破口始穗期,一般提前3-5天用药。

5、恶苗病

恶苗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防治:严格消毒种子,用50%的多菌灵100克,加水50千克浸种;或35%的恶苗灵120克,加水50千克浸种;或3%的生石灰水浸种48小时。

6、霜霉病

霜霉病在秧田后期及本田前期发病重,为害水稻的叶片。叶片上发病初生黄白小斑点,后形成表面不规则条纹,斑驳花叶。病株心叶淡黄,卷曲,不易抽出,下部老叶渐枯死,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缩。受害叶鞘略松软,表面有不规则波纹或产生皱抗折、扭曲,分蘖减少。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90%霜疫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上一篇:怎样管理核桃树 下一篇:如何处理玉米种子才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