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有什么特色小吃,大家指点一二啊,最好能有一份地图
昆明有什么特色小吃,大家指点一二啊,最好能有一份地图
五华区医院(百汇斜对面)后面的小巷子里的洋芋. 百汇下面师专对面的酸辣粉。 钱局街的小火锅. 龙泉路上马村菜市场西面路口右手那家炸洋芋 地球村(小饭店,但是很多高校门口都有分店)财院分店的沙锅饭 云大鼎新后门铁路边上有家不知道名字而且看上去很恶心的饭店里的一大锅菜的东西.像北方是沙锅,但是又是拿大铁锅装的 顺城街东口那家烤羊肉串(店里全是新疆人) 呈贡县城一条小街上的一家豌豆粉。 和平村郑记泡菜风味小吃; 和平村豆花米线 汤圆风味小吃店; 南强街老字号卤面; 西坝路街边烧烤 个旧鸡脚王。 威远街豪客来,黑胡椒牛排,3分熟,好吃不贵 景星花鸟市场,罐罐脑花,酸辣面,米藕,烧豆腐,清汤肚。 老田嫂烧烤,猪耳朵。(白云路煤机厂幼儿园大门旁,贵。) 官渡小吃,滇池闹市。 杨记烤猪脚,烤猪脚。穿金路,世博加油站前100米左转一条破烂小路300米处。(够旮旯了吧) 鸡脚王烧烤,烤鸡脚,西坝路口。 民生老牌涮菜,涮菜,五一路中段民生街街口。 云南艺术剧院半边呢袁记串串香, 赵家堆加油站旁边的小巷子里有个叫《红凌园》的小饭店,生意很好.而且很便宜,我们4个人吃到走不动才花了38元.小菜做的地道 大观商业城里的《开心酒馆》,做的东西很好,但是稍微有点贵(相对于前面的).昨天和一个朋友带着2个MM去吃了89.好象是7菜1汤. 小太阳餐厅,在关上关陪路,纸巾的外壳上有电话,是7185295。主要是澄江那面的铜锅鱼和洋芋饭。尤其是洋芋饭很有特点。还有就是那里的蜂踊也不错。 尚义街的是大排面,螺峰街中段,有家小锅米线,叫做清泉小吃,隔壁还有家傣味,好吃不贵。 全景那边有一家小锅米线店好吃的不行,想起来就流口水~~~~ 滇池路口,方舟大酒店里有一家。 新迎小区盛兴超市旁有一家。 关上高原明珠下面有一家。 北辰有一家。 江川三道菜的饭菜也很不错,洋芋饭也好吃~ 新迎小区呢南春米线馆 菠萝村的烧猪脚 昆明饭店后面东风巷口口上,有家小店,做呢米汤老奶洋芋 豆腐厂烤鸡脚 茨坝的羊肉火锅,超爽且不贵,那里还有家叫鱼具店的炸洋芋和凉米线 凉米线还是建新园、桥香园、金马坊那点呢“老滇味”好吃 佳园小区云海饭店的“西红柿鸡片”,兰台酒店后的“宣威火腿宴”,龙头村的回民饭馆。 天麻鸡火锅 西站对面 大观商业城的包浆豆腐, 过桥园(推荐五一路和小西门分店)的过桥米线, 端士楼(海埂路)炒饵丝, 昆都的蛋答, 牛街庄的烧烤, 普照村的酸菜鱼, 瓦仓巷的青椒童子鸡, 白药长边上的大观牛菜馆牛肉面, 文林街teresa呢比撒, 翠湖边上“翠湖边上”(店名)的牛柳, 尚义街花市边的大排面, 昆明饭店测绘局巷巷手呢汤卤面, 樱花对面河南饭馆呢卤面, 杨林呢洋芋鸡, 开远小哨呢烤鸭, 浧江铜锅鱼, 海埂路口方舟旁边的江川三道菜, 董家湾交警大队边呢江川三道菜, 四十三医院门口呢川菜小炒, 五华体育馆宴谷呢小煎骨, 昆明饭店的冰淇淋, 西贡码头呢红磷小虾, 顺城街的牛、羊肉串、烧烤, 北门野山菌的菌子
简述2到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儿童最初的句子结构是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大多发生在2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和双词句。大约2岁以后,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完整旬的数量和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完整句又可以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陈述句和非陈述句、无修饰句和修饰句。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我国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发展的趋势是,简单句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渐发展,但总的来说,学前儿童使用简单句的比例较大。学前儿童使用简单句的主要类型有:主谓结构句,如“宝宝睡觉”。谓宾结构句,如“坐车车”,“找妈妈”。主谓宾结构句,如“宝宝坐车”。主谓双宾结构句,如“阿姨给宝宝糖”。
儿童复合句的主要特点首先是数量较少,比例不大。学前初期,复合句的比例相当小,虽然复合句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到学前晚期,仍然在50%以下。其次是结构松散,缺乏连词,只是简单句意义上的结合,如“妈妈上班,我上幼儿园”。第三,联合复句出现较早,偏正复句出现较晚。复合句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学前儿童比较容易掌握联合复句。学前儿童的联合复句中主要是并列复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偏正复句反映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学前儿童较难掌握。学前儿童常用的偏正复句主要有条件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转折复句主要出现在4岁以后)。
2.从陈述旬到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学前儿童常用的非陈述句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说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如“宝宝画画”、“汽车走了”。2—3岁儿童的语言有时出现一些修饰语的形式,如“大灰狼”、“小白兔”,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把修饰词和被修饰词作为一个词组来使用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大灰狼”就是“狼”,不论那是大狼还是小狼。
朱曼殊等的研究发现,2岁半儿童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如“两个娃娃搭积木”。3岁儿童已开始出现复杂修饰语,如“我玩的积木”。2岁儿童运用修饰语的仅占20%。3岁到3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到4岁,有修饰的语句开始占优势。
(二)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1)表达内容的分化
学前儿童早期,语句表达情感的、意动的(语言和动作结合表示意愿)和指物的(叫出物体名称)三个方面的功能紧密结合而不分化,表现为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语义。2岁和2岁半的儿童经常是边做动作边说话,用动作补充语言所没有完全表达的意思,以后逐渐分化。
(2)词性的分化
学前儿童早期的语词不分词性,表现为将名词与动词混用,例如“嘀嘀叭叭呜”既可当名词表示“汽车”,又可当动词表示“开车”。以后才逐渐分化出名词和动词等词性。
(3)结构层次的分化
学前儿童最初使用主谓不分的单词句、双词句,以后才发展到出现结构层次分明的句子。这主要是由于其认知水平低下,因为学前儿童早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混沌不分化的,不能细致地分析事物的特征和细节,所以不能掌握相应的描述事物特征和细节的话语,从而犯语法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句子表达的内容、词性和结构层次才逐渐分化。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最初的单双词句只是一个简单的词链,不是体现语法规则的结构。学前儿童最初的句子不仅简单,而且常常不完整,漏缺句子成分或句子成分排列不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句子日趋完整和严谨。
3.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学前儿童最初的语句结构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说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几个词组成的压缩句。稍后能加上简单修饰语,再后来加上复杂修饰语,最后达到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的灵活运用和语句中各种成分的多种组合。学前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在4岁—4岁半之间较为明显,5岁学前儿童语句结构逐渐完善,6岁时水平显著提高。
(三)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的趋势。也就是说,句子的含词量逐渐增加。研究表明,3—4岁学前儿童以含4—6个词的句子占多数,4—5岁学前儿童以含7—10个词的句子占多数,5一6岁的学前儿童多数句子含有7—10个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11一16个词的句子,但3个词以下和16个词以上的句子在学前儿童期较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