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怎样种植
一、芹菜怎样种植
1、整地作畦,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作育苗畦,耕翻暴晒,并施足腐熟底肥(为使土壤疏松要多施些圈肥),因幼芽顶土力弱,出苗慢,必须充分整细后才能播种。 2、苗期管理,播种前浇足底水、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并要浇足底水;随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内,播量适宜,播种后将细土均匀撒在苗床上,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度,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温保墒增肥效促出苗。 3、适时定植,结合整地,并施足基肥(每亩施入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整地作畦;合理密植,边栽边浇定根水,并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幼苗抗自然灾害能力,缩短缓苗期。 4、田间管理,植株结束缓苗期恢复正常发育后,应中耕除草,间苗。喷施提苗肥,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养肥利用率;在芹菜生长喷施2-3次以速溶硼肥为主的水溶液,并配合喷施壮茎灵,可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提高芹菜天然品味。 5、病虫害防治,芹菜生长期易发生叶斑病、斑枯病、蚜虫、夜蛾等病虫害,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如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灭杀,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防治效果。
二、怎样提高芹菜的产量
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内栽培的秋冬茬芹菜采取劈叶收获的办法,比用常规收获法栽培的秋冬芹和越冬芹两茬的产量增加40%,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保护地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
一次劈外叶1~3片,留2~3片成叶。注意一次劈叶不能过多,劈叶时不要损伤留下的叶片,以免影响芹菜的正常生长。就一株而言,一般15~20天劈1次,就整田而言,可连续不断地劈叶上市。整个收获期,每株芹菜可劈叶3~5次,采收期长达100天左右,2月底到3月初不再劈收时,则可一次性挖收整株。
劈叶后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控制花薹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劈叶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1次,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如果菜地土质好、基肥足、植株长势旺,也可以不追肥,待第2次劈叶后再追肥。
资料摘自中国神农网,供参考。
三、芹菜软腐病应当如何防治
芹菜软腐病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先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斑,后呈湿腐纹,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
芹菜软腐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从芹菜伤口侵入,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在生长后期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重。有时与冻害或其他病害混发。
防治措施
(1)实行2年以上轮作。
(2)定植、松土或锄草时避免伤根;培土不宜过高,以免把叶柄埋入土中;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撒入石灰消毒;发病期减少浇水或暂停浇水。
(3)发病初期喷洒“天达2116”8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四、芹菜为什么会得火霜且怎么防治
芹菜斑枯病,俗称芹菜“火霜”,是芹菜生产上的顽固病害。芹菜斑枯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针尖大水浸状失绿斑,失绿斑迅速变红发褐,呈铁锈色,最后病斑扩大至直径 0.2―0.5cm的大斑,其上密布小黑点,色呈灰褐,叶柄上也出现此病状。 芹菜斑枯病属于低温高湿性病害,我县每年7月中旬前后,雨雾阴天增多,早晚冷凉降露,易引起斑枯病的流行,望广大菜农抓紧动手防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必须选用三年以上未种芹菜地块作移栽田。 2、化学防治:依据“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按“保护剂→保护剂→治疗剂”顺序,选用药剂,以减慢病菌抗性增长,选用药剂有: ⑴保护剂: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400―600倍液,80%大生或20%络铵铜600―800倍液雾。 ⑵治疗剂:64%杀毒矾、58%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 每亩用药液50―75kg叶面、叶背、叶柄都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