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花生主要病虫害
一、如何防治花生主要病虫害
如何防治花生主要病虫害
一、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有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二者常发生在同一株甚至同一叶片上,一般在花期和中后期发病。褐斑病初期,叶片上为失绿的灰色小点,然后扩展为棕色至暗褐色的不规则圆形,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黑斑病初期为锈褐色小斑点,然后扩大为黑色或深褐色病斑,病斑上着生黑霉状物。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可与叶面喷肥相结合。
二、茎腐病、根腐病 茎腐病苗期发病,在茎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后变黑褐色,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时,主茎和侧枝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病斑发展后使茎基部变黑枯死。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后植株矮小变黄,暂时性萎蔫乃至枯萎,主根变褐色,无侧根或少侧根,呈“鼠尾状”。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发病初期用多菌灵600-800倍液对花生基部喷雾1-2次;严重地块,轮作2-3年。
三、蛴螬 一般在7月上旬至中旬孵化,开始危害果针、幼果。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结合花生封垄前培土迎针,每亩用乐斯本250—300毫升对适量水稀释后加25公斤干沙土拌匀顺垄撒于花生根部,然后培土浇水,或选用白僵菌杀虫剂1—1.5公斤或50%辛硫磷0.3—0.4公斤,对水进行灌根或结合浇水随水(滴)浇施。
四、新黑地蛛蚧 俗称“钢球虫”,幼虫体长1毫米,钻入根皮,吸食汁液,逐渐发育为球状珠体(直径约几毫米),着生在花生根部,造成植株矮小、叶发黄,严重时死株。可在6月下旬至7月初(卵孵化盛期)进行防治,可选用吡虫啉、辛硫磷、退蛛灵等,对花生茎基部和土表喷雾。7-10天1次,连喷2-3次。
二、花生药害怎么办
及时喷施清水稀释。同时要注意花生始花期到饱果期的管理,花前管理。要适时的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防止气传性病菌对植株的侵入。在花生开花前期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养分输送量,提高成花授粉质量,防止落花现象发生,还能够控制枝条旺盛,使植株储藏更多的营养。果期管理。要及时的追肥,并要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洒地果壮蒂灵,壮苗、壮蒂,增强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能力,防止落果、秕果的发生,使果实迅速膨大。水肥管理。要注意浇水、排涝,必须在地面喷洒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防止过多雨水侵入土壤,造成大量烂果。
三、花生病虫害
造成花生卷叶的主要有花生蓟马、卷叶螟。
蓟马:花生蓟马个体细微,体长约1.3毫米,有较强的隐蔽习性,大都成群地聚集在花生未张开的复叶内,以锉吸式口器锉破花生嫩叶和花器,吸取汁液,叶片被害处呈黄褐色凸起小斑,被害较重的叶片,则变狭变小,或卷曲、绉缩,严重的甚至凋萎脱落,严重影响花生的生势及产量。化学防治可选用: 40%乐果500倍液,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等。
花生卷叶螟:成虫日伏夜出,产卵在叶片、叶柄、花蕾和嫩荚上,散生。幼虫吐丝卷缀花生叶片为害,食成孔洞或缺刻,对豆类多蛀食花蕾和嫩荚,能转移为害,老熟后在花生叶间结茧化蛹,或在土中化蛹。化学防治可选用50%杀螟松乳油700-1000倍液,2%甲维盐1000-15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1000倍、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等。
四、如何防治花生烂果
关键字:花生烂果防治措施 一、轮作倒茬。轻病田要隔年轮作,重病田要轮作3~5年。轮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二、土壤处理。烂果严重的田块,花生播种前,要进行土壤处理,亩用50%多菌灵1公斤,掺细土25公斤,全田撒施,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 三、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可使花生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四、增施钙肥,补施硼肥、锌肥。对于缺钙地块,在施磷肥时,注意用过磷酸钙,不用磷酸二铵。推广使用硼、锌肥,不仅可以减少秕果,增加双果,提高产量,还可以促进钙素的吸收。 五、合理灌排。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要及时浇水,浇水以沟灌为宜,喷灌效果更好。阴雨连绵时,要进行排水,保持田内无明水,增强植株和荚果的抗逆性能,降低烂果率。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