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是什么?
一、石榴是什么?
【别名】芭乐 鸡矢果 拔子 鸡屎拔
【科属】桃金娘科(Myrtaceae)番石榴属(Psidium)
【特性与特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5~12m,没有直立主干,根系发达。单叶对生,叶背有绒毛并中肋侧脉隆起。花单生或2~3朵聚生叶腋,花两性,雄蕊多数,雌蕊1枚。浆果卵形或洋梨形,种子多数,小而坚硬。生长最适温度23~28℃,最低月平均温度15.5℃以上才有利于生长。年降雨量以1000~2000mm为宜。耐旱亦耐湿,郝光,阳光充足,结果早、品质好。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土壤pH值4.5~8.0均能种植。
【分布状况】番石榴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热带果树。原产美洲热带,16~17世纪传播至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太平洋诸岛、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北非、越南等。约17世纪末传入我国。现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均有栽培,有的地方已逸为野生果树。
【繁殖】番石榴常年开花结果,树高可达5米,主干不甚直立,树皮绿褐色、光滑。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卵形,背面有茸毛。花两性,白色。浆果卵形、梨形或球形,成熟时淡黄或粉红色,味略酸而有特殊香味。种子小而多。自然界常由鸟类传播,种子繁殖;生产上用实生播种或扦插、压条、嫁接繁殖均可。中国以高枝压条繁殖为主。
【作用】番石榴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特高。果实具有治疗糖尿病及降血糖的药效,叶片也可治腹泻。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浓缩汁、果粉、果酱、浓缩浆、果冻等。
二、石榴花有多少品种
第一种黄里石榴 (var-flavescens Sweet):花黄色。该品种石榴在中国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清代曾作为宫廷贡品,为全国珍奇果品之一。1958年被安徽省林业厅鉴定为全省石榴佳品并选送国务院,2001年至2011年多次被评为全国主要石榴产区优质产品。目前种植规模已达万亩,主要品种有:黄里软籽一号、二号、冰糖籽、玛瑙籽、青皮糙、珍珠红等十几个品种。
第二种怀远石榴,中国安徽省怀远县的石榴品种白花玉石籽因核软,甜度高,花朵洁白,果实淡绿,籽粒明如翠玉而著名。
第三种月季石榴 (var-nana Pers):植株矮小,枝条细密而上升,叶、花皆小,重瓣或单瓣,花期长,5~7月陆续开花不绝,故又称四季石榴。
第四种白石榴 (var-albescens DC):花白色,单瓣。
第五种玛瑙石榴 (var-legrellei Vanh):花重瓣,红色,有黄白色条纹。
第六种、墨石榴 (var-nigra Hort):枝细柔,叶狭小;花也小,多单瓣;果熟时呈紫黑色,果皮薄;外种皮味酸不堪食。
第七种重瓣石榴 (var-multiplex Sweet):花白色,重瓣。
第八种重瓣红石榴 (var-pleniflora Hayne):花红色。
石榴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的花;为石榴属植物,石榴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石榴花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石榴花常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繁殖等种植方法。其具有收敛止泻,杀早等药用价值,可做成炒石榴花等菜肴。其花语为:成熟的美丽 、富贵 和子孙满堂。
三、花蕊的特征
花的组成部分,花蕊分雌蕊与雄蕊。
以牡丹为例,雌蕊位于花心中央,形状如小石榴,愈长愈裂,开谢时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于雌蕊四周,初开时花蕊丰满、排列整齐,呈中黄色。盛开时蕊露于外,较初开灵活,色为淡黄。将谢时,蕊渐干而卷曲,蕊色乳黄。雄蕊由蕊头和蕊丝(须)组成。蕊丝上按蕊头下接花心,蕊头形似米粒。
雌蕊
种子植物的雌性繁殖器官。位于花的中央部分,由1至多个具繁殖功能的变态叶——心皮卷合而成。由1个心皮组成的雌蕊称单雌蕊,如豆类、桃等;由数个彼此分离的心皮形成的雌蕊称离心皮雌蕊,如草莓、芍药等;由2个以上心皮合生的雌蕊称复雌蕊或合心皮雌蕊,如棉、瓜类等。雌蕊常呈瓶状,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一朵花中全部雌蕊总称雌蕊群。
柱头
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部分。通常膨大成球状,圆盘状或分枝羽状。常具乳头状突起或短毛,利于接受花粉。有的柱头,表面分泌有粘液(湿性柱头),适于花粉固着和萌发。有的柱头,表面不产生分泌物(干性柱头),但覆盖在表面的亲水的蛋白质膜,也有粘着花粉和帮助花粉获得萌发所必需的水分的作用。
花柱
雌蕊柱头和子房之间的部分,连接柱头和子房,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其长度因植物种类而不同。玉米的花柱可达40厘米长,水稻,小麦等作物的花柱极不明显。当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并伸向子房时,花柱能为其提供营养和某些趋化物质。
子房
雌蕊基部的膨大部分,内有1至多室,每室含1至多个胚珠。经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因花托形状及与子房壁连合与否的不同情况,使子房与花部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不同类型。
子房的位置
(1)子房上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花托呈圆顶或平顶,子房底部着生在花托上,位置高于花的其他各部。花萼、花冠和雄蕊群着生在雌蕊下方的花托上,称子房上位、下位花。如牡丹、蚕豆。另一种是花托凹陷成杯状、壶状,虽子房仍是以基部着生在花托上,但花的各部位于子房周围,称子房上位,周位花。如桃、月季;
(2)子房半下位。子房下部与花托愈合,花萼、花冠、雄蕊群着生在子房周围花托的较高位置上,称子房半下位,周位花。如太平花;
(3)子房下位。花托与子房壁全部或几乎全部愈合,子房处于最低位置。花萼、花冠或雄蕊群着生子房上部花托边缘,称子房下位,上位花。如瓜类。
雄蕊
种子植物产生花粉的器官。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轮状或螺旋状排列。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原始的种类数目多而不一定,较高等的种类数目趋于减少并达到一定的数目。一朵花中全部雄蕊总称雄蕊群。
花丝
蕊基部的柄状部分,起支持和伸展花药的作用。一般细长如丝,但也有扁平如带的(如莲),或完全消失的(如栀子),或转化成花瓣状(如美人蕉)。花丝的长短、离生或合生,因植物种类而异。同一朵花中的花丝通常等长。但也有同一花中花丝长短不一的。如,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中,6枚雄蕊分两轮,外轮2枚雄蕊的花丝较短,内轮4枚的较长,称四强雄蕊;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的花中,4枚雄蕊的花丝两长两短,称二强雄蕊。花丝通常彼此分离,但也有部分或全部连合在一起的,如棉花的花丝连合成一束,呈筒状,称单体雄蕊;蚕豆、刺槐的花丝合成两束,称二体雄蕊;蓖麻的花丝连合成多束,称多体雄蕊。
花药
花丝顶端膨大呈囊状的部分。常以药隔分成两个药室,每一药室具1个或2个花粉囊。花粉囊是产生花粉的地方。花药的壁由表皮层、纤维层、中间层和绒毡层构成。绒毡层为花粉囊周围的特殊细胞层,具双核或多核结构,细胞内含较多的RNA和蛋白质,并有油脂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具有供应花粉粒发育所需养料的作用。花粉成熟时,花粉囊自行开裂,散出花粉。依花药在花丝上着生的方式,可以区分为全着药(花药全部着生在花丝上,如莲)、底着药(花药以其基部着生于花丝顶端,如莎草、扁果草等)、背着药(花药以其背部贴着在花丝上,如马鞭草、山茱萸等)、丁字着药(花药横卧,以其背部中央的一点着生于花丝顶端,如百合、水稻等)等几种类型。菊科植物的雄蕊花丝分离,花药联合,称聚药雄蕊。
类型
雄蕊常因离合与否、花丝长短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
1. 离生雄蕊 (stamen distinct) 一花中有多数雄蕊而彼此分离,如莲、油菜、小麦等花的雄蕊。
2. 单体雄蕊 (monadelphous stamen) 一花中有10~多数雄蕊,其花丝连合成一束,组成花丝筒,花药分离,如棉、红麻、锦葵、大花猪屎豆、羽扇豆等花的雄蕊。
3. 两体雄蕊 (diadelphous stamens) 一花中10枚雄蕊的花丝连合成二束,如蚕豆、豌豆的雄蕊,其中9枚花丝连合成一束,另一枚雄蕊单独分离,或者每束5枚。这种雄蕊为蝶形花科(或豆科)植物特有。
4. 多体雄蕊 (polydelphous stamens) 一花中的多数雄蕊的花丝连合成数束,如金丝桃和代代花的雄蕊。
5. 四强雄蕊 (tetradynamous stamen) 一花有6枚雄蕊,外轮的2枚花丝较短,内轮的4枚花丝较长,如油菜、萝卜等花的雄蕊。此种雄蕊为十字花科植物特有。
6. 二强雄蕊 (didynamous stamen) 一花有4枚雄蕊,2枚较长,2枚较短,如泡桐、连钱草、益母草等花的雄蕊。
7 .聚药雄蕊(synantherous stamen) 一花中雄蕊的花丝分离,花药贴合成筒状,如向日葵等菊科植物以及南瓜、大岩桐等花的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