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生长过程
菊花生长过程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四大切花之一。大多数菊花为短日照植物,但随着杂交技术的应用,现在菊花已具有春菊、夏菊、秋菊和寒菊四季栽培的品种,本文主要介绍秋菊的切花栽培技术。秋菊指自然花期8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的菊花品种。 一、繁殖方法 秋菊一般采用扦插繁殖,在定植前的20天,闽南地区多采用露地加遮阳措施,基质要求排水良好、通气。插穗取菊花的生长点,要求插穗健壮、无病虫害,半叶修剪法;或去掉1/3-1/2的叶片,然后密密扦插于插床上,插的深度为插穗长的1/3;菊花一般扦插2周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后的插条应逐渐增加光照和通风; 二、栽培管理 1、土壤条件 菊花喜欢肥沃及排水良好PH值6.5-7.2土壤,忌连作。每亩施入腐熟堆肥4000公斤-5000公斤,复合肥20公斤。深翻土壤后耙平,种植畦宽0.6-0.8米,高0.3-0.4米。 2、定植 扦插生根后半个月应及时定植,一般从扦插到定植25-30天;定植的株行距为20厘米×15厘米。大花型可稀植,小花型可密些。 3、摘心抹芽 菊花缓苗后,应及时进行第一次摘心,只留下5-6片叶。经过第一次摘心后,一般产生3个分枝,做为切花栽培的菊花可进行两次摘心,产生5-6个分枝,其余分枝大多应及时去除,以免消耗过多的植株营养。 花芽分化、现蕾后,根据栽培需要应及时将主蕾以下所有侧蕾去除,以培养出品质良好的切花;如果培养多头切花菊可根据需要多留一些侧蕾; 4、架网抗倒伏 当植株长到30-40厘米左右时,应及时架设可移动式1-2层尼龙网 三、灯照菊的生产技术 灯照是对菊花进行花期调节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针对秋菊(短日照条件下开花的菊花),采用延长光照时间促使推迟花芽分化,达到有目的控制开花时间。 光照控制的方法:当秋菊定植后,日照时间短于12小时,就开始采用夜间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闽南地区一般采用100瓦白炽灯距离菊花生长点1米照射,每隔4-5米布置一盏,在夜间11点至凌晨2点时,每天夜里光照3个小时,根据植株生长高度和栽培上市时间而决定连续光照的日期,一般从停止光照到开花的时间为90-100天左右。 秋菊是光敏感性很强的植物,光照的连续性,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决定灯照菊生产是否能成功。 四、病虫害防治 1、侵染性病害:主要有菊花叶斑病、黑斑病和褐斑病等,可采用代森锰锌、托布津、多菌灵等防治。 2、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蛴螬,防治上应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害的寄生,喷施氧化乐果、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等。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多么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那样红?”是我们对它的赞叹和歌颂,同时也有对它的科学解释。
“花儿为什么那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还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菊花,“金英翠萼带春寒”的迎春花,都呈黄色。菊科植物除了黄花以外,还多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颜色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花儿为什么那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有的花瓣,表面有较多的细微而排列整齐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来好像丝绒,能够像金刚石那样强烈地反射光线,色彩就更为鲜艳,如某些月季花就是。
“花儿为什么那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
“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途程中居于项峰,最鲜艳,最耀眼。
“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作用。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