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冬天的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在那冰雪融化春暖花开草木复苏的初春,我们常会听到天空传来“呀、呀”的叫声。如果我们寻声向蔚蓝的天空望去,就会发现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的大雁从南方飞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可春去秋来,每当秋风萧萧、草木落叶的时节,成群结队的大雁又原路从北方飞回南方,这是为什么呢?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寒露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已达0℃以下,开始出现初霜冻,南方地区有时也因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使气温骤降,出现“寒露风”天气。“寒露雁南飞,菊花开”。“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大雁从白露开始到寒露,一直往南飞迁。
关于雁南飞,科学家根据古代的地理、气候和古代动物的情况,结合现代鸟类材料推理,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北方是鸟的故乡。很早以前,北方气候暖和,四季如春,鸟类在那里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大约在300万年以前,地球突然变冷,处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北方天寒地冻,鸟类找食困难,于是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后来冰川解冻,天气转暖,它们又回到故乡生儿育女。天长地久就形成了每年春季必定飞回北方,到秋季又向南方飞去。
第二种看法认为,南方是鸟的故乡。最初鸟类的种类、数量都不多,居住的地方也有限。后来大量繁殖,数量逐渐多起来,原来的地方住不下,找食也困难,于是慢慢向外扩大自己的住处。第四纪冰川时期以后,北方没有什么鸟类居住,于是就飞到北方生育儿女,秋天再飞回来。长期如此,形成习惯。
上述两种看法,表面看来很矛盾,但由于自然界复杂,鸟类多,可能两种情况都有。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部,分鸟类属于第一种情况。鸟类的飞迁给我们起到物候的作用。如“燕子来,种春麦,燕子去,种冬麦”。“布谷鸟儿叫,种谷时间到”。“鸪鸪来了种高粱”,指示着农业生产。
大雁是怎样迁飞的?
大雁的迁飞就象有人指挥着一样,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缓缓飞向同一个方向。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9~90千米,它们的旅途是比较漫长的,往往需要飞行一两个月,为了节省体力,它们在长途飞行中,除了用力扇动翅膀外,也常常利用空气上升的气流进行滑翔。
前面的头雁鼓动翅尖产生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就利用这股气流的冲力在空中滑翔。这样一只跟着一只,自然就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队伍了。头雁为群雁识别方向,另外头雁也是最辛苦的,所以在飞行中它们常常变换队形、改换头雁。但无论怎么改换,它们的队形总是井然有序、稳而不乱的。在长途的旅行中,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还可利用群体的力量防御敌害。它们总是选有经验,身体强壮的老雁当“队长”,也就是头雁,飞在队伍的最前面,而让幼小体弱的小雁在队伍中间。雁群停下来休息,寻找食物时,总是派最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一旦发现敌人,它马上报警,呼唤群雁立即起飞,或者首先向敌人发起进攻。
含羞草为什么会收缩
含羞草的简介: 含羞草是生长在阳光充足的草地上的一种低矮草本植物,别称知羞草、怕痒花、惧内草。它是一种豆科植物,叶互生,具二回羽状复叶。总柄很长,基部膨大成叶枕,即在含羞草的小羽片、羽轴和叶柄的基部,都有一肥大部分,叫叶枕。全株生有毛茸及锐刺,高约为二十至六十公分。含羞草的叶子具有相当长的叶柄,柄的前端分出四根羽轴,每一根羽轴上着生两排长椭圆形的小羽片,它大约在盛夏以后开花,粉红色的头状花序散布在草原上,像一团团疏落的小绒球。你一摸它,它就害羞起来了,先是小羽片一片片闭合起来,四根羽轴接着也合拢了,然后干脆整个叶柄都垂下来。每一朵花具有不明显的萼片,花瓣四裂,雄蕊四枚。荚果二至五节,每节含有一粒种子,表面布满茸毛,成熟后自节处断开,只留下一个空骨架,又是一奇。
二、含羞原理及机制:
植物的运动现象,通常是由于细胞内膨压改变所造成的,大部份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一个很大的液泡,当液泡内充满水份时,就压迫周围的细胞质,使它紧紧贴向细胞壁,而给予细胞壁一种压力,这就是膨压。膨压使得细胞壁处于绷紧状态,像吹满了气的气球一样。液泡内所含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它们的浓度高低,决定渗透压的高低,而渗透压的高低可以决定水分扩散的方向。当液泡浓度增高时,渗透压增加,水份由胞外向胞内扩散而进入液泡,增加细胞的膨压,使细胞鼓胀;反之,细胞则萎缩。这种过程只能造成缓慢的运动,例如气孔的何开合等,但是当胞膜的半透性发生霎时变化时,却也可以引起相当迅速的动作。将氯离子向细胞内,阳离子向细胞外运送,使得胞膜和邻近地区保持一定电位差,叫做静止电位。当外界刺激超过某一定限度时,这种差异通透性会突然改变,钙离子大量涌进细胞,钾离子却向反方向进行,使膜内电位增高,甚至成为正电位,于是产生了动作电位,这种现象叫做去极化。动作电位会传递,当细胞到达动作电位时,也就是产生去极化现象时,胞膜的差异通透性消失,原来蓄存于液泡内之水份遂在瞬间排出,使细胞失去膨压,变得瘫软。叶柄的数条维管束,在叶枕合成一大管道,便于容纳叶枕排出的水份。当我们碰到含羞草的叶子时,叶枕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去极化作用,细胞立刻失去水份,丧失膨压,叶枕就变得瘫软,小羽片失去叶枕的支持,依次地合拢起来。
叶枕的下半部,有一些静止电位特别低的感受细胞,它们特别容易接受刺激,只要遭到轻微的触动,就会立刻放出水份,使叶柄下垂,造成含羞草的羞态。其它和含羞草同科的合欢,羽片到夜晚也会闭合起来,像是睡觉一样,这都是叶枕内细胞膨压改变的关系。另外,捕蝇草的捕虫运动是叶片受到刺激时,中肋附近的叶肉细胞,失去膨压而使叶片闭合,叶缘的刚毛,此时也发挥它们的阻碍功能,于是掉落的昆虫便无法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