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繁殖 > 正文

贡菊可扦插成活吗?

发布时间:2025-07-30 23:16编辑:白云鲜花网归类:花卉繁殖

贡菊地块应在无污染源的、原来未栽过菊花的平坦地。适合种植各种各样的贡品菊花。它可以种植在平山缓坡的山坡上。它也可以种植在茶桑树果园和粮油田之间的差距中。但选地必须依据贡菊习性趋利避害。要求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浇方便。避免荫蔽地块、板结粘重易积水土壤、风口处种植。低洼积水地块和低谷易遭霜害地块也不宜选用。雾气较重的地段,因影响采收烘制质量、易发病害不利生产优质菊花。菊花连作病害重,生产不良,实行轮茬为宜。

种植菊花土地,最好在冬季深耕(25厘米),春季翻抄,施用足够的基肥,根据土壤肥力,施肥和堆肥等1000-1500公斤有机肥,50公斤磷肥和100公斤饼肥。地面平整,排水沟被挖出。筏之间的距离为30-40厘米,筏的宽度为70-80厘米。山区排水更好,没有必要进行整体操作。

一、培育壮苗

不行育苗的菊花种植生长缓慢,花朵小。贡菊必须种植强壮的苗木。贡菊苗的繁殖通常用于分株的生产。通过这种方法栽培的菊花植物高大,有许多枝,更多的花和更大的花朵。

(1)分株繁殖法:菊花收获完成后,将菊之老干全部齐地割除,把健壮植株的根留在土里。或者挖出根部,集中精力选择一块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松散,施用冬肥,注意防治病虫害,使菊花幼苗生长旺盛。当幼苗高5-8英寸时,它们可以通过分株移植。

(2)扦插繁殖法

为了扩大菊花的繁殖速度,公菊还可以用于扦插繁殖育苗。方法是:从4月到6月,从每年从老植物生长的新芽或分株切下,长约10厘米,2-4节。分枝,通过芽斜剪或平剪的下切,下半部分被去除,大叶的上端切成一半,插入苗床土壤约一半,每株植物相距10厘米,浇水,一半阴凉处。早晨露水干燥后,用适量的水喷洒,水量不宜过多。半个月后根可以发芽。之后,每隔3-5天施用粪便水促进幼苗,并在一个月内移植。用这种方法栽培的菊花有大花。此外,当气候潮湿时,树枝可以直接扦插田园成苗。

二、适时移栽

分株于4月中下旬移植,选择无病虫害的幼苗和长7-8英寸的幼苗。种植苗木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选择适应雨后多云移栽的时间,成活率高。土壤干燥,但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不适合在阳光下移植。每英亩3000-4000株植物,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1-2株。以合理的配置种植在宽窄的行中有利于菊花生长后期的通风和透光,便于田间作业。移栽时,可去除幼苗顶部,促进幼苗和枝条的生长。土壤不够湿,雨水在阴雨天气下移植。如果幼苗很小,可以将它们薄种植,然后繁殖条带以增加密度。可以重复剥离,直到幼苗的数量足够。

三、打顶修剪

为了促进分枝,增加花量,促进树干强壮,减少倒伏,提高产量和质量,菊花必须修剪3-4次。第一次,选择5月中旬的晴天,离开基地约5厘米,并切断上部。请注意,在晴天切割修剪。切割后,植物射出5-6个新枝。第二次,新分支在6月中旬大约6厘米长,在第二次打顶后新芽分别为11-12。从6月底到7月初,工厂的第三次铺设可行四次,但顶部工作必须在7月底之前完成。浇头数量不宜过多,否则枝条过多,植物不会生长,花头会变细,产量和质量会下降。不要切割或切割一次,树枝太小,花的数量减少。打顶的时间和数量应基于植物的生长,及时和适当。此外,应及时切断过密的枝条和细枝,以改善营养,通风和透光条件,促进更多的花。在发生病毒地块须先拔除病株,以免刀剪指甲传播。

四、中耕除草和培土壅根

贡菊生长期要勤锄中耕,即用人工除草,达到除草和松土的目的。一般来说,中耕和除草4-5次,即一次在五月初,一次在六月初,一次在八月初,一次在九月初。建议掌握早期培养,并在后期深入,以避免对菊花根造成损害。在栽培和除草的后期,每次必须栽培根或站立,以保护根和防止倒伏。它不适合在7月份种植,可以用草覆盖,即防水分蒸发又防草。

五、肥水管理和支架防倒伏

菊花的生长和开花需要大量的肥料。施肥时间一般在除草后进行。在5月至7月,施用3-5倍的粪便水来促进幼苗。从8月底到9月初,适当施用磷钾肥(每亩100-150公斤,可施0.5%尿素),下粪(每亩1000公斤)促进花芽分化。 10月,菊花需要大量施肥才能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施用饼肥,人畜粪和少量尿素,促进孕芽开花。花芽形成后,叶面喷施肥料也可与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或天元液肥配合使用。

夏季和秋季的干旱不利于菊花的生长发育。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浇水抗旱,采用猪、牛粪覆盖菊花根部表土也起防旱作用。雨季要注意清沟沥水,预防菊花受涝烂根。

在菊花生长的后期,很容易倒。为了防止倒伏,除了进行耕种,生根,打顶等工作外,在花蕾基本形成后,应使用竹筏作为支撑和支撑树枝的支撑物。下午,采取叶尖以防止树枝破裂。

如果覆盖塑料薄膜,它可以防止干旱,防止螨虫,减少杂草,并提高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上一篇:金蝉花栽培繁殖技术 下一篇:玉荷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