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能人工种植吗?需要什么技术?
一、野菊花能人工种植吗?需要什么技术?
在农村的田野,野菊花很普遍,只有花开时才会有人欣赏,但大多数时间只是默默无闻。野菊花生命力顽强,分株、扦插都易成活,加之近几年菊花茶盛行,人们大面积栽培已成趋势。
一、概述野菊花为菊科植物,大多生长在田野间的山坡、村边、埝头等地,每当10月份野菊花就爆满山野。野菊花喜欢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惧水涝,但苗期和花期不尽缺水,野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小时的光照,才能吐抽蕾开花。
二、人工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
野菊花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生长发育,低洼、盐碱、黏性地不宜连续种植。
2、繁殖方法
繁殖主要以扦插和分株育苗。
①扦插繁殖
第一次采插条,可在每年的春季4月~5月份进行,第二次在6月~8月份采插条。选择粗壮、无病虫害的新梢作插条。留中段,剪掉芽秕后部和前部嫩梢无木质部,一般插长10厘米~15厘米枝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6~7厘米插入苗床,压实后再进行浇水,大约20天左右就可生根,以后每隔1月追肥1次腐熟人畜粪水,待小苗长至20厘米时移栽大田。
②分株繁殖
北方在每年10月份、南方则在11月左右采收菊花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把根全部挖出,剪去地面茎干,栽种在选择好的田块中,施苫一层农家肥保湿增温,以利于分株根系安全越冬。来年开春后刨去苫盖肥土,然后浇水增墒,南方在3月份左右、北方在4月份左右幼苗基本上长到15厘米左右时,把幼苗全部出苗,并分成数株,按株行距为30~40厘米,挖穴栽种于大田,每穴1~2株,栽培后盖土压实,然后浇水。每667㎡老苗子能栽1公顷的生产田。
3、移栽大田
①移栽时间
扦插苗于5~6月、分株苗于4月~5月移栽。最好选阴天和下雨后,每天的早晨8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光照、温度低利于苗子成活。
②移栽距离
在整好的畦体上,按株行距40x40厘米,深度为6厘米挖种穴,将带土分株的幼苗植入,每穴1~2株,扦插苗1株,栽种完成后覆土压实,浇定苗水为宜。
4、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必须保证田间无杂草。单一栽种野菊花,幼苗期裸露地面较多,易生长各种杂草,特别到6月往后气温升高、降雨量大墒情好就利于杂草丛生,这样就会影响幼苗生长,造成产量大幅下降。农谚说的好“锄头有水”,所以,应在野菊花生长旺盛期多锄地几遍,一是可除杂草,二是地涝时可疏松土壤和防止板结,天旱时又可保墒,一直到现蕾为止。
可以种植,最好是在温度为25度左右种植。挑选一些发芽率比较高的野菊花种子均匀的撒在肥沃的营养土中。种子的间隙不宜过高,适当的施加有机肥料,注意防治病虫害。
二、怀菊花种植技术
怀菊花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选地整地:
土壤选择:怀菊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
轮作:为避免连作病害,建议与其他作物如麦子、蚕豆轮作。
整地:前作收获后,土壤需深耕,结合耕翻施入基肥,如复合肥。南方宜做高畦,北方为平畦。
栽种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采用分株繁殖。
移栽时间: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移栽,阴天或雨后土壤湿润时最佳。
移栽密度:株行距一般为30厘米×30厘米,每亩栽种3000-4000株。
移栽深度:移栽深度需适中,确保根系全部入土,但也不宜过深。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菊花是浅根性植物,中耕不宜过深,一般需中耕2-3次。
适时打顶:打顶可增产,抑制植株徒长,提高花产量。生长期间共需打顶3次。
追肥:菊花需肥量大,一般需追肥3次,分别在移栽后、第二次打顶时和花蕾形成时。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选择无病地块留种,忌连作,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时可使用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喷洒。
虫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虫等害虫,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
采收加工:
采收时间:一般于霜降至立冬期间采收,以花心散开时为最佳采收期。
加工方法:采收后要及时加工,防止腐烂、变色。常用方法为硫磺熏白后晒干。
通过遵循以上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怀菊花的产量和品质。
三、播种繁殖菊花时需要注意什么?
播种育苗分离严重,在苗期就可看出部分分离,一般只用于育种,不提倡生产上用播种苗栽培。菊花播种育苗十分容易。在北方地被菊种子需在室内才能成熟,一般要到11~12月才能成熟。菊花种子千粒重1克左右。用普通营养土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干种子8克左右,覆盖细土0.8厘米左右。控制地温18~20℃,播干种子6天出苗。长出1~2片真叶时移苗,大量生产的可优先选择开沟分苗,苗距7~8厘米。定植前按茎叶颜色、形状、株高等进行选择。或根据育种目标淘汰部分秧苗。
四、雏菊的繁殖管理
雏菊的繁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适用于需要大量育苗的情况。播种时间根据地域不同有所差异,南方多在秋季8-9月播种,也可春播,但夏季生长可能不良;北方则多在春季播种,秋播的花苗冬季需移入温室。播种前需施足基肥,播种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约10天后小苗出土,待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可移栽。
分株繁殖:适用于一些优良品种,但生长势可能不如实生苗。通常在3月中下旬进行,将老茬菊花菜挖出,露出根颈部,切下已有根系的侧芽移植到大田中。
扦插繁殖: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以4-6月扦插的成活率最高。剪取具3-5个节位的枝条,摘除基部叶片后插入苗床,保持苗床湿润,避免涝渍,高温时需遮阴,低温时可搭塑料薄膜拱棚保温保湿。
二、栽培管理
移植与定植:雏菊耐移植,播种苗有2-3枚真叶时开始移植,4-5枚真叶时定植。
水分管理:雏菊喜水,生长期间要保证水分的供应充足。
施肥管理:追肥要薄肥勤施,一般每两周追一次肥。
采种与选种:雏菊的种子比较小,且成熟期不一致,因此采种要及时。品种易退化,采种时应严加选择。
病虫害防治:常见菌核病、叶斑病和短额负蝗、小绿蚱蜢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喷洒药剂等措施进行防治。
以上即为雏菊的繁殖管理要点,遵循这些要点有助于雏菊的健康生长与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