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的颜色变化是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吗
一、牵牛花的颜色变化是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吗
牵牛花的颜色确实会随着时间不同而发生色调上的变化,但是你看到的有的时候是白色而有的时候是紫色则不属于这种情况,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普通的牵牛花在清晨时开红花, 中午转为紫色,原因是: 光照:花青素合成需要光诱导,强光下花青素合成旺盛; 光质:对于牵牛之类的植物来说,紫外光有利于花青素合成; 温度:低温有利于游离糖积累,促进花色素形成,会使花色变深; 糖类:是合成花色素的能量来源,也有调节渗透压的左右。光合作用可能有利于糖积累; 其它因素:如PH值较高时,花青素为蓝紫色,而PH较低时为紫红色,牵牛的花期大概就是一天,随着花的成熟PH会升高,颜色变深。
二、花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花之所以有五颜六色,是因为有各种色素。色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类叶红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类胡萝卜素。类红叶素为数不多,不溶于水,可变成黄色或桔黄色。另一类是红、蓝、紫等颜色的花青素和黄色的花黄色素,也叫黄酮。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不论是花还是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还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菊花,“金英翠萼带春寒”的迎春花,都呈黄色。菊科植物除了黄花以外,多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颜色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此外,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向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有的花瓣,表面有较多的细微而排列整齐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来好像丝绒,能够像金刚石那样强烈地反向光线,色彩就更为鲜艳,如某些月季花就是。花儿的颜色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过程中居于顶峰,最鲜艳,最耀眼。
三、花的颜色是因为什么
花的颜色变化比较复杂,有的同类植物却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也有同一株植物早晚开出的花朵颜色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情况,花的颜色都是由植物中的花青素决定的。
花青素性质活泼,可以和植物体内的金属离子结合,或者受植物细胞液的酸碱度影响,而产生各种美丽的颜色。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实验,如果把红色的牵牛花泡在碱性的肥皂水中,红色的牵牛花就会很快变成蓝色;如再把它泡到酸性的醋中,它又会马上变成红色。同一种类植物开出不同颜色花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不同花中,它们细胞液中的酸碱度不同,就使花青素产生了不同颜色。
此外,有的花的颜色还和日光的强弱有关。例如芙蓉花,早上开白花,但中午会变粉红色,这也是花青素作怪,它在不同光照下呈现不同结构,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