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临泉杨小街乡的历史
一、安徽阜阳临泉杨小街乡的历史
位于临泉县中南部、临艾河两侧的杨小街乡,下辖10个中心村145个自然村,10854户,农业人口48671人,耕地52488亩。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红薯等,但西洋南瓜、脱毒生姜、盆栽荷花是杨小街乡农业生产的三大特色。 一、西洋南瓜—是该乡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002年曾获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审核认证,2003年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被省批准为西洋南瓜基地。在这里西洋南瓜一年两熟,春季播种初夏收获一次,夏末播种二茬初冬收获。每季都有六、七千亩的种植面积,经济收入比较可观。为什么杨小街乡的西洋南瓜声名远播呢?作为食品,西洋南瓜不仅仅味道鲜美,可以烧菜也可煮食;作为补品,可以预防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二、脱毒生姜——一种优质高产的经济作物,它是该乡从山东省莱芜农业科研所高价引进的优良品种。其特点是块状肥大、色泽光亮、味道可口、肉细丝少产量高。今年再次试种这种脱毒生姜,在本地不仅长势良好,产量亩均达四、五千公斤,收益可观,而且还积累了一整套成熟的科学栽培技术。 三、盆栽荷花——杨小街乡柳大中心村柳常庄柳鹏的独创。柳鹏高中毕业回乡后,苦心钻研花卉栽培技术,创立了柳鹏花卉基地,种植面积达100多亩,主要是盆栽荷花,柳鹏匠心独运,培植荷花达800个品种,有20多万盆荷花,堪称世界一流。这种盆景市场广阔,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其荷花系列产品远销韩国,畅销海内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种花卉产业已成为杨小街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 朋友,你到杨小街乡做过客吗?这里的人民朴实忠厚、热情好客着呢!不妨你来体验一下,定能给你一种异样的感受: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你不禁要问:这种好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杨小街乡历届党委政府励精图治的结果!更是杨小街乡近五万人民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的智慧结晶!这就是杨小街乡特色农业的异彩!
二、周村古商城周边,有哪些小众的自驾游旅行地值得推荐?
周村古商城位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地方特色文化等。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小众自驾游旅行地:
淄川区博山古城:位于淄博市淄川区,距离周村不远,博山古城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而著称。这里的古街、古宅、古井和古桥等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此外,博山还是著名的陶瓷之乡,可以参观陶瓷博物馆,了解陶瓷制作的历史文化。
临淄齐国故城: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这里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齐文化博物馆收藏了大量齐国文物,是了解齐文化的好去处。另外,临淄还有管仲墓、姜太公祠等历史景点。
泰山:虽然泰山并不算是小众景点,但它的美丽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国五岳之首,泰山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选择徒步或乘坐缆车上山,沿途欣赏古人留下的石刻和寺庙,登顶后还能观赏到壮观的日出。
莱芜红石公园:位于济南市莱芜区,以红色砂岩地貌和丰富的地质遗迹而闻名。公园内有多个景点,如红石峡、石门峡、石林等,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这里是摄影爱好者和户外探险者的天堂。
九顶塔风景区:位于泰安市宁阳县,这里以九顶塔古建筑群为核心,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区。九顶塔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是研究宋代佛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蒙山位于临沂市蒙阴县,是一处集山水风光、森林生态、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公园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多处瀑布、溪流和古迹,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和避暑。
青州古城:青州是山东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青州博物馆内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是了解青州历史的好地方。此外,青州的花卉市场也非常有名,是花卉爱好者的必游之地。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是中国四大名泉之一。趵突泉水质清澈,泉眼喷涌,周围环境优美,是济南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泉水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游览附近的大明湖、千佛山等景点。
以上这些旅行地都是相对小众的选择,可以让你远离人群,享受宁静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规划自驾游行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目的地进行深入探索。
三、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的区别有哪些?那种丹参更好?
白花丹参是我国稀有名贵中药,白花丹参中含有二类活性成分: 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二萜醌类化合物, 如丹参酮I, 丹参酮IIA,隐丹参酮等,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药理作用, 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酚酸类化合物, 如丹酚酸A, 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原儿茶醛、丹参素等, 具有很强的抗脂质氧化、抗肝纤维化、改善尿毒症、改善肾功能等作用。两类物质都是颇有价值的药用资源,均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四、四川南充的土地适合种植嫩姜吗?
四川南充的土地适合种植嫩姜。
一:姜
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叶舌膜质。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
二:生长习性
温度
姜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光照
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水份
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土壤
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三:地理分布
姜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咸丰活龙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山东安丘、山东昌邑、山东莱芜、山东平度大泽山出产的大姜尤为知名。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四:栽种方法
姜不用种子繁殖,而用姜块进行无性繁殖,所以没有主根,属浅根性作物。姜块种植后,从幼芽的茎部发生数条不定根,其上发生若干条小侧根。进入旺盛生长期后还可从姜母和子姜上发生若干条肉质根,这些肉质根也具有一定吸收能力。生姜的茎分地上茎及地下茎两种。
⒈地上茎。生姜的地上茎直立,高60厘米-100厘米。地上茎中有的品种分枝数少,茎秆粗壮,称疏苗类型,有的品种分枝数多,茎秆较细称密苗类型。
⒉地下茎。生姜的地下茎称为根茎,既是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根茎的形成过程是:当种姜发芽出苗后,逐渐长成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主茎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个小根茎,通常称为“姜母”。姜母两侧的腋芽可继续萌发出2-4根姜苗,即一次分枝,其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姜块,称为子姜。子姜上的侧芽继续萌发,抽生新苗,为第二分枝,其基部膨大形成二次姜块,称为孙姜。如此继续发生第三、第四、第五次姜块,直到收获为止,便形成了一个由姜母和多次子姜组成完整的根茎。在一般情况下,生姜的地上部分分枝越多,地下部分姜块也越多,越大,产量也越高。生姜的叶披针形,互生,叶片下有革质的叶鞘包着茎部,叶片与叶鞘相连处有一孔,新生叶从此孔抽出。
五:病虫防治
姜生产中常发生、造成生产损失较重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叶枯病、斑点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姜螟。
姜瘟病
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地下茎或根部。一般在贴近地面的地下茎先染病。肉质茎受害,初成水渍状,黄褐色、无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腐烂,仅留皮囊,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恶臭的汁液。根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黄褐色,最终腐烂。地上茎受害呈暗褐色,内部组织腐烂,仅留纤维。叶片受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从无病田留种或精选姜种;因生姜瘟病原菌可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病的重要途径,对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2-3年以上才可种姜,其前茬应为新茬或粮食作物或葱蒜茬最好。而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特别是前茬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植生姜。
⑵种姜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48小时后播种。
⑶药剂防治:出现中心病株后,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溶性粉剂75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0ml,隔10-15天一次,连续3-4次。
叶枯病
姜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病斑,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全叶变褐枯死。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与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乐多液喷洒姜株,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斑点病
姜斑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炭疽病
姜炭疽病也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玉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椭圆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呈现小黑点。
防治方法是:
⑴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收姜时,彻底清除病残物。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姜螟
姜螟(玉米螟)又叫钻心虫,其食性很杂,以幼虫为害地上嫩茎为主,还可转株为害。
防治方法是:可用52.25%农地乐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2-3次。
六:主要价值
经济
生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生姜制品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极为畅销,每年可为国家创大量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