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棉花种植知识?
一、详细的棉花种植知识?
一、严把播种质量关
1.选择优质高产品种。以适合我市种植的国审冀668为主推品种,同时示范优质杂交棉冀杂3268、冀杂566和中棉29等品种;
2.播前晒种。选晴天,将种子摊在非水泥地上,晒种4-5天,以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
3.适时播种。一般掌握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6℃开始播种。大体时间:地膜棉适宜播期在4月20-30日,露地棉在4月25日以后。
4.选择适宜播种方法。目前我市大多数地方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棉花。由于土壤类型不同,要选择不同播种方式:沙性土壤要先播种后盖膜,以防土表板结压苗;粘土地和盐碱地先盖膜后播种,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止返盐。出苗后应及时放苗,以防灼烤伤苗。
5.增加播种量。人工穴播亩用种量1.5公斤,每穴点播3-4粒,集中摆放;机播亩用种量2-2.5公斤。
二、科学管理
1.确定适宜密度。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力、不同栽培方式选择不同的种植密度。国审冀668品种,一般地力每亩2500-2800株;瘠薄地、旱地,每亩3500株以上;简化栽培的地块每亩2000株左右。冀杂3268品种,常规栽培的每亩2000-2200株;简化栽培的每亩1800株左右。冀杂566品种,常规栽培的每亩1800株;简化栽培的每亩1500株左右。DP99B每亩3500株以上。
2.适时打顶。采用常规栽培的地块,7月15-20日打顶;简化栽培的地块,7月10-15日打顶。DP99B还应注意在8月上中旬打去群尖。
3.及时揭膜。为防止后期早衰,要及时揭膜,时间掌握在6月下旬进行。
三、推广适用技术
(一)平衡施肥技术
为提高棉花综合抗逆能力,要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按照适氮、增磷、重钾、补微的原则,将氮、磷、钾比例调整到1:0.5-0.6:1。同时补施硼、锌等微量肥料,以提高座桃率。
1.重施底肥。全部磷、钾肥和50%-60%的氮肥底施,亩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硼肥1公斤,腐熟有机肥2方。
2.追施花铃肥。7月上中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底肥少、长势差的地块,可增施磷酸二铵15公斤。追肥后要及时浇水;无水源条件的应趁雨追肥。
3.叶面喷肥。中后期每亩用尿素0.5-1.0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或富万钾15毫升,加少量硼酸,兑水50公斤喷雾。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二)系统化调技术
系统化调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加抗逆能力;有利于控制植株旺长,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关系,减少蕾铃脱落。因此,要推广棉花系统化调技术,特别要重视蕾期化控。一般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逐次增量的原则,全生育期喷施缩节安3-4次:第1次在6月中旬,使用量1.5克/亩;第2次在7月上旬,使用量2.0克/亩;第3次在7月底,使用量3.0-4.0克/亩。如果地力好,仍有徒长趋势的地块,在8月中旬可增加一次,使用量4.0克/亩。
(三)简化栽培和间套种技术
1.简化栽培技术。简化栽培是棉花节本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技术要点是:(1)降低密度。常规品种亩密度大体在1800-2000株,杂交种亩密度1500-1800株。(2)早打顶。一般在7月10-15日。(3)增加底肥投入。一般比常规栽培亩增施尿素7.5公斤。(4)加强缩节安调控。
2.间套种技术。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可选择棉花与高效经济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如棉花-西、甜瓜、棉花-葱头、棉花-天鹰椒、棉花-绿豆(菜豆)等。具体操作是:采用简化栽培技术,扩大行距,大小行种植。大行1米,小行0.5米,株距1-1.2尺;等行距栽培,行宽1-1.2米,株距1尺。
四、搞好病虫草害防治
1.虫害。重点做好苗期蚜虫、蓟马和中后期棉铃虫、盲蝽蟓的除治。蚜虫、蓟马可选择吡虫啉除治;棉铃虫、盲蝽蟓可选择乐斯本加塞波凯1:1复配,稀释1500-2000倍液喷雾。
2.病害。对苗期立枯病、炭疽病,选择调整播期、躲避低温、种子或土壤处理、喷施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进行防治;对枯黄萎病采用倒茬播种、增施钾肥,拔掉病株进行除治;对红叶黄枯病采用增施钾肥解决。
3.草害。亩用48%氟乐灵乳油70-90毫升兑水50公斤,播前地面喷施,浅耙3-5厘米混土。也可用乙草胺或杜尔进行除草。
二、怎样种植棉花
种植过程、一先浇水、二旋地、三播种、四拣苗、五浇水、六掐头、然后就等着大概两个月左右就可以拣棉花了。
三、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
1、阳光充足,灌溉便利。
2、土壤有一定肥力,富含硼元素。
3、棉花收获季节雨量小,持续晴朗。
4、接近交通线,便于棉花收获外运加工。
四、什么时候种棉花最好
从春三月开始,农民们便开始选购棉花籽了,以前用的棉花资因为还留有棉丝要用硫酸去掉,但现在买的都是已经整理好的棉花籽。棉花并不是想种豆子一样直接种下去,先要用特殊的打罐机子,(一种用铁字做成的农具)把潮湿的泥土制成罐头状,顶部留有个洞,然后把成千上万的“棉花罐子”摆放整齐,把棉花籽放在顶部的洞里,浇水,施肥。然后用熟料薄膜罩起来,这个和大棚蔬菜差不多,但规模比大碰蔬菜要小得多。这也就算完成了第一道工序了。
过三四天左右,棉花苗就生长出来了,嫩黄色的,很可爱,要保持透风,再过几天要“盘罐子”就是移动那些棉花罐子。一方面把没成熟的苗剔掉,另方面是供氧。仍然摆放整齐!等到半个月二十天左右,等棉花苗有十厘米以上的长度就可以移栽了,仍然是用打罐机子在田畸上挖个洞,把棉花罐子放进去,放进去之前仍要在懂里施磷肥!少许。
这样棉花苗也算在成长了,农民仍然不能休息,要除草,锄地。这也是很长的一道工序,等叶子都长全了,还要浇水,掺上氯化钾,还有二铵以及尿素。在大旱的时候还要运水抗旱!这一切完成后我们会看到棉花长出花蕾了,这时已经是七月份左右了,这时不仅要治药水,专制蚜虫,红蜘蛛,还要把棉花上的没长花蕾的杈(俗称“公杈”还有“小耳朵”)给抹掉。紧接着又要施肥,就是为了让它长出更多的花蕾。这次不是浇,而是用小犁(农具)在田畸上拖条沟,把上述三中肥混合,均匀的洒进去,然后盖上泥土!然后再打助长素是为了不让它长的太高太长,还要摘掉棉花头,即生物书上提到的尖端优势。都是为了让它长出更多的花蕾。
棉花花才开时是百色的,一般是夜里开,所以早晨看到的都是白色的花瓣,但是到了晚上。花都变成红色的了,这时农民还是休息不了,要治农药,主要的害虫——棉铃虫。棉铃虫一般躲在棉花果实上(俗称”棉花桃子”)或者在花蕾上,这东西真的很可恶,吃的很快,又很难找到。但是过了这一关棉花又将要成熟了。
大概是八月末,棉花的果实开始列开,这时农民们已经开始收获了,起初是带着口袋把列开的“棉花桃子”摘下,然后带回家在田阳下均匀的晒,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带回来晒棉花会开的更快一点,而且地里的列开的不集中很难去摘棉花,到后来棉花正式开了,就不用摘桃子了,直接在棉田里摘棉花了,雪白雪白的,从九月中旬一直到十一月都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总是休息不了。但是看着雪白的棉花,无一不笑,笑得又匣昂那雪白的棉花!
十一月,开始刮寒风的时候,棉花又枯了,该手的也收完了,一年的耕作也算结束了。但是运气好的,腰袋也饱了,大家身上穿的衣服,睡觉盖的被子几乎都用棉花制成的,而棉花也就是这样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