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如何施肥 黄花菜的施肥技巧
一、黄花菜如何施肥 黄花菜的施肥技巧
黄花菜自2月中旬陆续出苗后,到花薹抽生前的这一阶段为苗期。这个时候供应的营养,主要用于出苗、长叶,促进叶片的早生快发,使叶片生长健壮,具有强大的同化面积,为争取花薹与花蕾分化的数量与质量打下物质基础。春苗肥的施用时间要早,一般应在开始萌芽时进行。春苗肥一般可用速效性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而定。一般每亩施人粪尿100-200千克,或施过磷酸钙10千克,配合硫酸钾或氯化钾5-10千克。
二、黄花靠什么来传播种
机械,人工
黄花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的花蕾,四川的一种调味配料蔬菜,花期8月,采摘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磷、铁等矿物元素,是席上珍品, 具有清炎、清热、止血、利尿、通乳、健胃等辅助疗效。
种植方法
1、园地建设。黄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质深厚,水源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及粘土最宜。地下水位过高的平地,水源枯竭的高山不宜作园地。黄花栽植前,必须深挖60厘米以上,拣尽石头、草蔸等杂物,并将优质的塘泥、菜园土掺入并混合均匀,并整细整平;如土壤过酸,可亩施撒50-100公斤石灰。
2、选用良种。主推渠县花,适当发展武坪早、四月花等早熟品种和冲里花、长嘴花、猛子花等晚熟品种,实现2:5:3的早、中、晚品种搭配。
3、适时栽植。早秋栽植,即花蕾采摘完到秋苗萌发前间;冬季栽埴,即秋苗凋萎到春苗萌发间。推行宽窄行 单株条栽,即(20~25+15)寸×3~5寸,亩植8000~10000株。
4、施足底肥。栽植前开1尺以上的定植沟,每亩将优质堆肥、进口“翠姆”磷肥施入定植沟内,然后铺回原来表层熟土;栽苗时亩施优质粪水15?D20担,栽植后随即施压蔸肥15-20担。黄花定植宜深不宜浅,一般以10-12CM为宜,粘土宜浅栽,壤土宜深栽。
5、分蘖繁殖。一是边蔸繁殖。在春秋季结合更新复壮,在每株一侧连根挖出1/3老蔸后分成单株,稍作整理进行定植。二是将老蔸全部挖出,选健壮单株作种苗栽植,分蘖繁殖需随挖、随运、随栽,不宜放置过久。
三、黄花的栽培技术
黄花菜由于长期栽培,品种很多,光在湖南邵东、祁东两个县,就有几十个品种,其中主要的有“四月花”(早黄花)、“荆叶花”(白花)、“茄子花”、“茶子花”、“猛子花”、“炮筒子花”、“中秋花,(细叶子花)等。花期最早的是“四月花,,从5月份就开花,最晚的是“中秋花”,9月份还在开花。一般花期45-70天,每亩可收干花(即金针菜)150-200斤(通常干花蕾1 100-1 200个可晒制干花一斤),最高可达500-800斤。
据湖南、四川等产地调查,黄花菜均用无性的分兜繁殖,分兜定植五年后进入盛产期,一般可采花20-30年,最高的60年仍在开花。它每年发出4-6条近肉质的根,一层层向上生长(可以依此判断年龄),在秋季或营养不良时则发出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在湖南,每年出叶2次,第一次是春季、(二月中旬),这种叶在9月份即花果期结束后即枯萎,接着又发出新叶,俗称“冬苗”,为重要的贮藏营养阶段。群众说: “冬苗培育好,花多产量高。”至初霜时,“冬苗”才枯萎。但在北京地区则不见这种“冬苗”。
本种的所有品种的花,都是在午后2-8时开放,次日11时以前凋谢,2-3天脱落。一般在阴天要开得早一些,凋谢得晚一些,不同的品种也有一定变化。此外,花被管的长短,叶的宽窄、质地,蒴果的形状、大小等变化也较大。看来,有些学者据此发表一些新种是不恰当的。Stout 曾记载 A. N. Steward 从南京紫金山采到 H. thunbergii Baker, 栽种于纽约植物园,我们也认为就是本种,至于他所谓华北一带产的H. thunbergii Baker 则可能是北黄花菜 H. lilio-asphodelus L. emend. Hy-land. 之误。此外,东北植物检索表等曾记载,我国东北也产 H. coreana Nakai, 花被管长3-4厘米,我们认为可能也是本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关于栽培技术可参考《黄花栽培技术》。(邵东农业局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仔细晾蔸。立春前后,幼芽开始萌动,选晴天土壤干爽时松土,并把根蔸周围土刨开,以见到幼芽为准,到苗高5寸时要进行松土除草,至黄花抽出花葶时都应浅薅除草。
2、推广“两改一增”施肥技术。即一改轻施晾蔸肥为重施晾蔸肥,亩用过磷酸钙50斤,桐枯100斤(碾细尿泡)、腐熟的土杂肥2000斤,混合后施入,再淋人畜粪100-200担加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20斤)。并坚持“四边”(边晾蔸、边施干肥、边淋粪、边壅蔸)。施后做到“三无”(地中无间种、无积水、无人畜践踏),“四不现”(不现蔸子、不现肥料、不现杂草、不现脚印),保证地平、土松,为春苗生长打好基础;二改早施抽葶肥为适当迟施抽葶肥,由抽葶前改为葶高5寸时施肥,亩用府熟人畜粪60-80担,加尿素7.5公斤;增施稳蕾肥在采花十天后,选晴天下午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或尿素150-20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间隔5-7天一次,一般喷2-3次。
3、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保温、保湿,有利于黄花生长发育,是黄花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方法是:在黄花晾蔸后即立春前后,亩用地膜50公斤双层小拱覆盖,当气温稳定在17℃左右揭膜。
4、中耕除草。由于杂草抗逆力较强,加上黄花一年两次生长,给杂草滋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造成与黄花争水争肥,影响黄花生长发育。一是在春分前后,苗亩5寸左右时进行松土除草,二是当黄花抽生花茎时,浅薅除草,中耕深度达4寸,达到松土灭草之目的。黄花地慎用化学农药除草剂除草,提倡推广生物除草剂进行除草。 1、迟割老苗,深挖坑土。黄花采收结束后,不应立即割出老苗,但要尽早挖行坑土,一般深挖1尺以上,挖成大块土,不伤及根系和缩短茎,达到“早、深、粗、空、干”的质量标准。
2、保护秋苗,施肥复壮。春苗在伏天高温来临时,地上部分枯死,高温季节过去,地上茎重新萌发的新叶称为秋苗。秋苗生长的好坏,是来年黄花高产的关键,秋苗发出后,要认真保护,在苗高5寸左右,要施肥复壮,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兑水60担灌窝,达到催苗促壮的目的。
3、培土培肥,保蔸过冬。秋苗枯死后,应培土垒蔸,使根蔸不外露,垒蔸以肥沃的干塘泥、干河泥、老墙泥为好,一般每窝用半撮箕左右,亩用3000公斤。 1、园地建设。黄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质深厚,水源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及粘土最宜。地下水位过高的平地,水源枯竭的高山不宜作园地。黄花栽植前,必须深挖60厘米以上,拣尽石头、草蔸等杂物,并将优质的塘泥、菜园土掺入并混合均匀,并整细整平;如土壤过酸,可亩施撒50-100公斤石灰。
2、选用良种。主推“渠县花”,适当发展“武坪早”、“四月花”等早熟品种和冲里花”、“长嘴花”、“猛子花”等晚熟品种,实现2:5:3的早、中、晚品种搭配。
3、适时栽植。早秋栽植,即花蕾采摘完到秋苗萌发前间;冬季栽埴,即秋苗凋萎到春苗萌发间。推行宽窄行 单株条栽,即(20~25+15)寸×3~5寸,亩植8000~10000株。
4、施足底肥。栽植前开1尺以上的定植沟,每亩将4000-5000斤优质堆肥、钙镁磷肥100斤以上施入定植沟内,然后铺回原来表层熟土;栽苗时亩施优质粪水15?D20担,栽植后随即施压蔸肥15-20担。黄花定植宜深不宜浅,一般以10-12CM为宜,粘土宜浅栽,壤土宜深栽。
5、分蘖繁殖。一是“边蔸”繁殖。在春秋季结合更新复壮,在每株一侧连根挖出1/3老蔸后分成单株,稍作整理进行定植。二是将老蔸全部挖出,选健壮单株作种苗栽植,分蘖繁殖需随挖、随运、随栽,不宜放置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