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病虫害防治 > 正文

小麦田生了蚜虫和红蜘蛛应该怎样防治?

发布时间:2025-03-24 21:16编辑:白云鲜花网归类: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田生了蚜虫和红蜘蛛应该怎样防治?

一,小麦田生了蚜虫防治技术 :

1农业防治:a.选用抗耐蚜丰产品种;b.早春耙压,清除杂草。

2化学防治:查好虫情,在冬麦拔节、春麦出苗后,每3~5天到麦田随机取50~100株(麦蚜量大时可减少株数),调查蚜量和天敌数量,当百株(茎)蚜量超过500头,天敌单位与蚜虫比在1∶100以上时,即需防治。

a.种子处理。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区,进行种子处理可治蚜防病兼顾。

b.田间喷药。可用1.5%乐果粉剂,每亩1.5~2千克。喷雾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或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在穗期防治时应考虑兼顾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及黏虫、麦蚜等,每亩用粉锈宁6克、抗蚜威6克、灭幼脲2克(三者均指有效成分)混用,对上述病虫防效达85%~90%以上。

二,小麦田红蜘蛛防治技术 :

加强农业防治,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及早防治,将麦蜘蛛消灭于点片发生时期。

1. 农业防治

①灌水灭虫。在红蜘蛛潜伏期灌水,可使虫体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红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

②精细整地。早春中耕,能杀死大量虫体;麦收后浅耕灭茬,秋收后及早深耕,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倒茬,可有效消灭越夏卵及成虫,减少虫源。

③加强田间管理。一要施足底肥,保证苗齐苗壮,并要增加磷钾肥的施入量,保证后期不脱肥,增强小麦自身抗病虫害能力。二要及时进行田间除草,对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要及时采取人工除草办法,将杂草铲除干净,以有效减轻其为害。实践证明,一般田间不干旱、杂草少、小麦长势良好的麦田,小麦红蜘蛛很难发生。

2. 化学防治

小麦红蜘蛛虫体小、发生早且繁殖快,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虫情调查。从小麦返青后开始每5天调查1次,当麦垄单行33厘米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可施药防治。检查时注意不可翻动需观测的麦苗,防止虫体受惊跌落。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提高防治效果。小麦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小麦抽穗后气温较高,10时以前和16时以后喷药效果最好。可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加水50~75千克,药剂喷雾要求均匀周到、匀速进行。如用拖拉机带车载式喷雾器作业,要用二挡匀速进行喷雾,以保证叶背面及正面都能喷到药剂。

通过多年田间应用试验,防治红蜘蛛最佳药剂为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其次是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0%绿保素(螨虫素+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效果达80%以上;防治效果最差的为氧化乐果,仅为60%左右。

二、麦穗如何防虫防潮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汁液危害小麦,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前期危害可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春季,小麦恢复生长后,麦蚜开始危害、繁殖。小麦成熟时,各种麦蚜都飞离麦田,迁往其他禾本科植物如高粱、玉米、自生麦苗及杂草上继续危害、繁殖。夏季高温阶段,其繁殖受到一定限制。秋末,小麦出苗后,麦蚜又迁回麦苗上繁殖、危害。

当前小麦穗蚜进入发生防治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交织发生流行的时期。小麦中后期条锈病、赤霉病、穗蚜混合发生,防治方法上要结合后期病虫发生特点,认真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综合防治技术,起到防病、防虫,促进小麦灌浆速度,提高抗逆增产的目的。

开春后气温回升快、雨水适宜时蚜虫会重发。蚜虫多集中在小麦茎、叶和穗部刺吸危害并排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被害处出现浅黄色斑点,造成叶片黄化,甚至整株枯死。百株蚜量超过500头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可以选用麦霸贺。

三、小麦挑旗后有什么病虫害?怎么防治??

小麦挑旗后,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有麦蚜、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要做好预测预报,随时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若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早进行防治。尤其是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地块,容易感染蚜虫和白粉病,抽穗前后更要及早防治。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毫升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8-10克喷雾防治;防治一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喷雾防治;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

四、小麦播种期间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1.秋播前及时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破坏灰飞虱、土蝗(蚂蚱)及蟋蟀的活动场所和栖息地,减轻虫害及小麦丛矮病的发病几率。

2.轮作倒茬或深耕: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重的地块尽量采取与棉花、蔬菜、甘薯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的方法;有条件的乡村,可对连续旋耕3年以上的地块进行一次深耕,耕深20-25厘米。以上措施可有效减轻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发生程度。

3.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发生全蚀病、黑穗病、黑胚病的麦田小麦不得留作种用。

4.适期晚播、适宜播量:10月10日左右播种可减少病菌的侵染时间,减轻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的发生程度,采用先种无病田,后种有病田的方法;播量适宜,可改善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发生。

5. 增施有机肥、氮肥,适量施用磷钾肥和锌锰微肥:近几年小麦播种后气温偏高,秸秆还田的地块氮肥需要量大,因此应适量增施速效氮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上一篇:油茶树有哪些病症 下一篇:菠菜根腐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