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虫害的防治
一、辣椒病虫害的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辣椒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在加强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烤土、施腐熟粪肥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化学农药,并合理地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结合辣椒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综合防治。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自行留种时,应于收获前在田间选择健壮无病虫辣椒留种。
二、种子处理
1、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泡30分钟,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沥干,催芽播种。
2、干热消毒:将种子用70℃恒温处理72小时或在竹制器具上晒3~4天。
3、药剂浸(拌)种:①防病毒病: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或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捞出冲洗干净后催芽。②防疫病、炭疽病: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浸种0.5小时,洗净后催芽。
三、育苗床土消毒
1、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加水3升喷洒床土,用薄膜密封苗床5天,揭膜后15天再播种。
2、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用药8~10克与15~30千克细土混合,播种时1/3铺苗床中,2/3盖在种子上。
四、定植前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前茬作物残株烂叶、病虫残体及杂草,并集中深埋或销毁,以杀死病原菌和虫卵。在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深翻,利用太阳能对土壤高温消毒7天。
五、定植后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强其抗病虫能力。协调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辣椒田多年连作会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使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出现连作障害,严重减产。因此,提倡辣椒与水稻、大蒜、大葱、大白菜、甘蓝、豆类等作物实行3~4年轮作。注意田园清洁卫生,及时拔除病虫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施足底肥,特别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地膜覆盖高畦栽培,合理密植;6~8月应注意排水防渍,排灌结合。
2、黄板诱杀蚜虫
辣椒定植后10~15天,每亩悬挂30~40块黄板(25厘米×40厘米)诱杀蚜虫,可大大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发生。方法为:把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黄色,再涂一层粘油(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亩设置25~30块,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一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黄板需每隔7~10天重涂1次。
3.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方面,严禁使用剧毒、病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选择最佳的用药时期,减少用药次数,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以防止病菌或害虫产生抗性。
二、辣椒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
辣椒土传病害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解决好辣椒土传病害防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土传病害主要是从蔬菜的根部或茎基侵染造成的,利用青枯立克灌根以较好地保护植株根系,对防治土传病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育苗期喷施:将靑枯立克稀释300-500倍进行喷施。起预防作用。
2、定植时蘸根,将靑枯立克稀释150-300倍蘸根。起预防作用。
3、定植时或定植缓苗后将青枯立克按300倍液稀释灌根1次,间隔5-7灌根1次。起预防作用。用药量视作物长势即根系大小以浇透为原则。
4、病害初期时(发病率3%以下),立即用靑枯立克300倍液灌根,5—7天一次,连灌2次,用药量以灌透为原则。有的配合使用80%乙蒜素(一是内吸性;二是刺激生根),有的配合使用生根剂(生根、养根、护根),有的配合使用翠姆叶面肥,有的使用青枯立克上喷下灌(特别适宜于茎基腐病害防治),有的与化学药复配。
5、病害高发条件下(高于3%),已形成严重危害的部位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危害快速蔓延。即拔除(下水头适当延长)受害作物及周边用药初期也可能受害的作物(即隐形病株)。使重病区病原菌失去营养即繁殖条件。
6、对部分发作极快的病害如青枯病、姜瘟病等,采用局部隔离漫灌的方式,按300倍稀释漫灌。漫灌一次然后再进行2次穴灌。漫灌必须灌透,如姜瘟病应视姜瘟受害部位的深度而定,一般20cm以上。
三、辣椒根部病害怎么防治?
微博2113
Qzone
微信
辣椒根部病5261害的防治技术
原创 吾谷网 17:28:39
辣椒的4102根部病害常造成辣椒的死1653苗,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专辣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3种,即辣椒的疫病、根腐属病和青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