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种菊花?(怎么浇水?一天浇几次?)
一、怎么种菊花?(怎么浇水?一天浇几次?)
1.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每667平方米施底肥4000-5000千克,深翻、耙细、整平,做畦。
2.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
(l)分株繁殖:它具有生长快、易成活的优点。现多采用此法。在“谷雨”前后,新苗高约14厘米时,将老墩刨出,按其自然长势带根分成单株,选择健壮植株,按行株距45 x 30厘米开穴,每穴2株,覆土踏实、浇水。
(2)扦插育苗:它具有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期长,进入花期后,叶片枯萎较少,花开的大而多的优点。此法适用于距栽培地近、而且水源方便的地块。在“谷雨”前后,新苗高约14厘米时,将其从地下折断,按行株距45厘米ⅹ30厘米开穴,每穴2株,覆土踏实,浇水。
(3)压条繁殖: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压条的菊花,枝条节节生根吸收营养,减少感病死亡。压条最好在阴雨天进行,并适时施肥,压条分为2次,第一次在7月上旬,把菊花枝条压倒,每隔10厘米用湿泥盖实,打去梢头,使其叶腋处抽出新枝。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把新抽的枝压倒,方法同上。并追施人粪,每667平方米400千克。在8月下旬打顶。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菊花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直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枝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5千克。
(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5月下旬前后,当苗高2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厘米,以后每隔半个月摘心一次,在7月中下旬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菊花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在多雨季节,菊花易发生全株叶片枯萎,根系霉烂,并有根际线虫,严重影响菊花的生长。防治方法:移栽前用呋喃丹处理菊苗和栽种穴;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它病虫害可按常规方法处理。
二、种菊花怎么除虫
菊花的虫害比较多。
1.蚜虫:危害菊花的蚜虫主要有菊姬长管蚜、棉蚜、桃蚜。菊花的蚜虫由于个体较小,最好是喷施农药防治,可以选用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杀灭菊脂、蚜虱净等杀灭也可以,也可使用涂抹上粘油的黄色板诱杀。
2.绿盲蝽:可以在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捕,在若虫孵化期喷施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辛硫磷、杀灭菊脂等防治。由于蝽卵周期长,又有世代重叠现象,故在防治时应多次喷杀。
3.小菜蛾:幼虫为小毛虫可以用手捉,也可以喷施氧化乐果等农药进行防治。喷施90%晶体敌百虫700倍液或敌敌畏、杀灭菊脂等进行防治。
4.菜粉蝶:幼虫为菜青虫,可以人工抓除,但同一时期各虫态都存在,药剂防治同小菜蛾。
5.粉虱:白粉虱抗药力强,世代重叠,又在背面危害,宜用内吸长效农药防治,可选用乐果、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等防治。
6.叶螨:以棉红蜘蛛为多。用40%三氯杀螨醇、50%三环锡可湿性粉剂、73%克螨特乳油进行防治。
7.叶蝉:对叶蝉类的防治,要掌握在其若虫盛发期进行喷药,用乐果、50%叶蝉散乳油、晶体敌百虫等防治。
8.短额负蝗:用杀螟硫磷、敌百虫、杀灭菊脂、马拉硫磷等防治。
9.尺蠖: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捕杀,喷施敌百虫、马拉硫磷等防治。
10.地老虎:用敌百虫干粉拌土进行毒杀。或是拌上炒香的豆饼等诱杀。
11.蛴螬:培养土中混合呋喃丹颗粒即可有效防治。
12.蜗牛:可人工捕杀,撒石灰于花卉周围,也可撒施灭蜗灵颗粒剂于花卉周围。
13.蛞蝓:防治方法同蜗牛。
14.潜叶蝇:摘除叶片,或喷杀灭菊脂、乐果等防治。
15.蝼蛄:灯光诱杀成虫,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浇灌根部。
16.咖啡木蠹蛾:灯光诱杀,喷施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注入木质部防治。
26日1月种菊花怎么除虫2011年。
三、菊花有哪些常见病虫害
菊花的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茎腐病和花叶病。那么,我们怎样诊断和防治呢?
白粉病症状:病变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多发于叶片、叶柄等处,有时幼茎、花柄、花芽也会受害。初发时,白粉主要在叶片正面,条件适宜时,全叶部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则出现黑色小点,严重者,叶片枯萎卷缩,植株矮化,花瓣畸形或者不开。
防治:(1)及时清除病叶及病残体,集中烧毁。(2)在浇水时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施肥。(3)发病前,即4月中旬-8月中旬,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和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月喷两次。(4)发病期,喷洒20%的粉锈宁600-8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灵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黑斑病症状:初期在叶片上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然后颜色慢慢变成黑色到黑褐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后期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中心转为灰褐色至浅灰色,出现小黑点。严重时病斑间相互连接,使整个叶片发黑干枯,悬挂于茎上。
防治:(1)发现病叶应该立即摘除。(2)大田菊实行二年以上轮作倒茬,盆栽菊则需每年更换新土。(3)扦插时选择健康母株做繁殖株,并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80%代森锌600倍液浸泡1-2分钟。(4)冬季割除地面残留枝叶,集中烧毁,深翻土壤埋掉。(5)4月上旬,喷洒1%波尔多液或者80%的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止病害发生。(6)发病期喷洒75%百菌清700倍液或者40%唏唑醇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茎腐病症状:苗期染病,病苗基部初呈水泽状,后变成褐色,造成死苗。成株染病时,叶、芽、花逐渐萎蔫,主茎长久发绿,染病基部出现长条形皱缩状褐色斑,造成茎部枯萎,根部腐烂,使全株死亡。
防治:(1)土壤和花盆要用2-4%福尔马林或50%克菌丹进行消毒。(2)苗期避免强烈阳光直晒,控制浇水量,雨后及时排水。(3)控制种植密度,合理施肥,不过量施用氮肥。(4)管理中避免苗木受伤。(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6)根外追施0.1%的硫酸钾或100ppm硼酸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7)发病期,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和40%多菌灵1000倍液混配进行喷洒。(8)用50%甲基托布津和水按1:10比例的混合液进行灌根,效果良好。
花叶病症状:病叶上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坏死斑,严重者呈褐色枯斑,使整个叶片坏死脱落。
防治:(1)不用带病毒的植株作为繁殖材料,从源头上切断病菌。(2)繁殖材料选好以后要进行热处理。(3)对操作工具进行消毒,避免植株受伤,铲除杂草等寄主。(4)彻底防治蚜虫、蓟马、叶蝉等传毒害虫,预防病毒的传播。(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6)忌栽植过密,使通风透光良好,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力。(7)利用茎尖培养清除病毒,这是目前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