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根腐病怎样防治?
豌豆根腐病怎样防治?
豌豆根腐病
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开花期染病多,主要为害根或根茎部。病株下部叶片先发黄,逐渐向中、上部发展,致全株变黄枯萎。主、侧根部分变黑色,纵剖根部,维管束变褐或呈土红色,根瘤和根毛明显减少,轻则造成植株矮化,茎细,叶小或叶色淡绿,个别分枝呈萎蔫或枯萎状,轻病株尚可开花结荚,但荚数大减或籽粒秕瘦;重病株的茎基部缢缩或凹陷变褐,呈“细腰”状,病部皮层腐烂或开花后大量枯死,颗粒无收,致全田一片枯黄。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甘肃的贡井选、麻豌豆、小豆60、704等较抗病。
(2)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均有一定效果。
(3)发病初期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400倍液,每m^2喷淋对好的药液2~3L,或95%恶霉灵(土菌消)精品4000倍液,每m^2喷淋3L。
仅供参考
豌豆尖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1、目前多数豌豆品种都可用于生产豌豆尖,利用较多的是青豌豆、山西小灰豌豆等品种;
2、用于生产豌豆尖的种子要求种皮较厚、颗粒圆大、表面光滑,发芽率、纯度、净度都比较高,抗病能力强,产量高;
3、精细整地豌豆根系较弱,宜选择排灌方便、中等肥沃以上的壤土,整地时适当深耕细耙,保持土壤疏松,以利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更好地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逆能力;
4、按2米宽开厢,理好排水沟;
5、在整地时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如堆渣肥等1000-1500公斤,增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硫酸钾8-10公斤或草木灰50-60公斤,水粪约15挑。
二、适期播种
1、豌豆属耐寒性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喜凉爽而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18-20℃,茎叶生长的适温为15℃左右,当温度高于25℃时,种子发芽速度虽快,但幼苗长势弱,植株容易早衰,豌豆尖的产量很低;
2、应将生产豌豆尖的播种季节安排在温湿度都适宜其生长的季节中,秋播时间不宜过早,以晚秋或初冬播种最好,盆地内一般安排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三、合理密植
生产豌豆尖的豌豆种子适宜直播,并应适当密植,行距30-40厘米,窝距20-25厘米,每窝播种3到5粒,播种后盖疏松泥土2到3厘米厚。
四、化学除草
1、杂草多的地可在播后出苗前施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灭草;
2、具体作法是播种后3天前,亩用43%甲草胺乳油2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土表,能杀死出苗前土壤中萌发的杂草,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有比较好的防除效果,对豌豆安全,但对已出土杂草无效,故应注意在杂草种子萌芽高峰期而未出土前喷药,以获得最佳灭草效果;
3、甲草胺能被土壤团粒吸附而不易淋失,也不易挥发,但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效期35天左右;
4、在豌豆生长期间也要注意除草,主要以人工扯除为主。
五、田间管理
1、豌豆出苗前切忌浇水,以防烂种,这是播种时要求土壤墒情要好的重要原因;
2、一般在齐苗后亩用2-3公斤尿素兑入清淡畜粪10-12挑淋灌;第一次采收后亩用尿素10-15公斤,兑入清水中提苗,以后每采摘一次,亩施3-5公斤尿素;
3、注意,若遇干旱,应浇足清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豌豆嫩尖肥大,提高豌豆尖的产量。浇水时最好不加人粪尿,以保持清洁卫生;
4、在豌豆苗生长期间,若雨水多,应注意及时排水,严防田间湿度过大而诱发病害。
扩展资料:
豌豆尖采收事项
1、播种后大约35天后,当豌豆苗长到18-20厘米高时,即可开始采收豌豆嫩尖,一般采摘顶部带有1-2片尚未充分散开的嫩叶;
2、半个月后可采收分枝嫩尖,每个分枝应留基部2-3节,以便继续产生分枝;以后每隔15-20天便可采摘一次,一季可采收9-10次;
3、春后气温渐渐升高,豌豆苗会现蕾开花,顶部嫩尖质地也随着变差,此时应停止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