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病虫害防治 > 正文

求教玉米螟虫危害症状和防治

发布时间:2025-03-27 01:01编辑:白云鲜花网归类:病虫害防治

一、求教玉米螟虫危害症状和防治

介绍来自 丰收邦 公 众 号 文章

危害症状

在玉米心叶期,叶片被害初期为半透明斑或蛀孔,叶片展开后为整齐的排孔;孕穗期,幼虫集中危害穗苞内的雄穗,当雄穗抽出后,幼虫开始蛀食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雌穗膨大或者在开始抽丝时,初孵幼虫集中在花丝内危害,大龄幼虫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蛀孔口有大量虫粪排出。雌穗被害,幼虫常常先在花丝顶端取食,然后蛀入穗中,取食穗轴和籽粒,被害部位有大量虫粪堆集。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处理越冬寄主秸杆,压低虫口基数,对玉米的秸秆、穗轴、苞叶等进行粉碎或堆沤等处理,杀死其中的越冬幼虫;尽量压低春播玉米的播种面积,减轻夏玉米的受害程度。

玉米打苞抽穗期,幼虫大多集中在雄穗苞上危害,隔行人工出去2/3的雄穗,可杀灭其中的幼虫。

2、物理防治

(1)每10~15亩设置一盏诱虫灯,在成虫发生期晚上开灯诱杀成虫;或者利用雌性信息素诱芯诱杀雄虫,每亩1~2个诱芯。

(2)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666.7平方米放蜂1万-3万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

3化学防治

(1)掌握好两个关键时期

一是穗期,防治方法主要是撒颗粒剂。

二是心叶末期。可用0.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2.5%西维因颗粒,3.6%杀虫双颗粒剂等,或者将每克含分生孢子50~100亿的白僵菌粉0.5公斤拌炉渣颗粒5公斤制成颗粒剂,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每株2克。最好于早上露水干后,将颗粒剂集中撒在心叶里,并晃动叶片,使颗粒剂滚落于心叶底部。

(2)当虫穗率达到10%或白穗花丝有虫50头以上时,在抽丝盛期防治一次,若抽穗率超过30%,第一次施药后6~8天再施一次。

将颗粒剂撒在“四腋一顶”上,即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其上部2片叶和下部1片叶的叶腋、雌穗顶的花丝上。此时施颗粒剂应在露水未干时进行。或者将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50%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洒在“四腋一顶”处。

(3)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或5.5%甲维盐·氟铃脲乳油30毫升/亩喷雾防治。22%噻虫·高氟微囊悬浮-悬浮剂(方向盘),亩用10~20克,茎叶喷雾。

(4)可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灌心叶,用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1千克加水1000-2000升,灌注心叶。

另一种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颗粒剂,菌土一般用1千克杀螟杆菌加细土或护灰100-3000克。颗粒剂一般配成20倍左右(白僵菌粉1千克与20千克炉渣颗粒混拌即成),每株施2克左右。

二、玉米土传病害有哪些

玉米土传病害是指因土壤中带菌而传播的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茎基腐病和 丝黑穗病等。所以一定要及时进行防治。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玉米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禾谷镰孢和腐霉菌分别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三、甜玉米种植技术

甜玉米种植技术

出处:兴安县农业局 作者:赵节文 发表日期:2007-3-13 阅读次数:

--------------------------------------------------------------------------------

甜玉米适应性广,效益高,它具有甜、嫩和不耐藏等特点,往往受栽培条件和市场因素所制约,种好甜玉米关键是掌握育苗和防止玉米串粉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好其生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选销路广、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管理得好的鲜穗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

二、播种时间:春季在3月中下旬、秋季在7月上旬前。

三、育苗:选用肥沃的菜园地作育苗床(如在大田直接开出苗床,要在20个平方的苗床上混土撒匀10斤3个15的复合肥,提高大田苗床肥力),并开好排水沟,每亩用100孔育苗盘40块平铺在整好的苗床上。早春育苗盖农薄膜保温,夏秋季育苗用遮阳网覆盖防晒保湿,出苗2叶以后去掉遮阳网。

四、移栽大田

(一)选地条件

选择土壤肥力高,排灌方便的水旱田。

(二)精细整地

高畦深沟,深犁20㎝,耙平后按畦面宽100㎝,沟宽30㎝,沟深20—30㎝进行起畦,畦面土块整成细碎颗粒状。第二造可采取免耕栽培。

(三)施足基肥

亩用腐熟农家肥3000——4000斤混合过磷酸钙100斤、氯化钾20斤或进口三个15复合肥20斤在起畦时作基肥施入种植沟,并覆盖薄土。

(四)移栽

1、移栽前3天喷150ml乙草胺草籽除草剂。

2、移栽密度:大行距80㎝,小行距50㎝,株距25——30㎝。

3、移栽时间及种植方法:当苗有4叶时,即可定向种植(叶片要与行间垂直),栽后淋足水,才能保证全苗。

六、田间管理

(一)施肥

1、提苗肥:种后5天亩用清水(稀沼气水)20担+尿素5斤淋施,促进根系生长。

2、拨节肥:在8——9片叶时,结合中耕除草、松土、培土亩施尿素、钾肥各25——30斤。

3、攻饱肥:在大喇叭口期(约12叶)亩施尿素、钾肥各20——25斤,

或三个15复合肥20——25斤,除草松土、培土穴施肥。

4、灌浆肥:在散粉期,根据苗情,亩施5——10斤尿素,延长绿叶功能期。

5、巧施叶面肥:在6——9片叶,亩喷施国光玉米矮丰叶面肥1支,在开花前喷一次1000倍进口硼肥+0.4%磷酸二氢钾。

(二)水分管理

旱时灌水,保持土壤持水量达70%,在开花期灌跑马水一次。

七、病虫防治

(一)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蝼蛄、青虫等害虫。(二)拨节、成穗期:防治玉米螟可选用1000—1500倍锐劲特或者是2‰甲维盐800倍2—3次。防治纹枯病选用井岗霉素,玉米大小斑病选用玉米霉斑敌800倍或800倍百菌清从拨节期开始结合防虫连喷2—3次。

(三)果穗开花期,有蚜虫为害,可选用抗蚜威或者吡虫啉类农药(如大功臣、金大地等),收获前20天禁止使用农药。

上一篇:三月份树木防虫药怎么喷洒 下一篇:玉米现在防虫应用什么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