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果树病虫害发生特点是什么?
我国南方一般泛指长江以南,介于北纬18°~31°之间的广阔地域。由于境内纬度跨度大,又受山川屏障和河泊交错的影响,构成了多样的立体地貌类型,形成了多样的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极为适宜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区多种多样的果树生产,成为我国四季佳果飘香的主要产区。
我国南方土壤肥沃,热量资源丰富多样,水分资源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分明,气温年较差小,无霜期长(230~365天)。得天独厚的多样气候带,为各类不同树种的果树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营养是病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果园面积日益扩大,就为原本业已种类繁多果树病虫害的生存、繁殖提供有利因素和丰富的食料。而天气气候条件又是决定病虫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南方的高温高湿环境不仅有利于各类果树生长,而且也有利引发多种病虫害的猖獗危害。由于我国南方病虫原、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这三个基本因素都有利病虫害的危害。因此,南方果树病虫不论病虫种类,还是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都比北方果树要严重得多,且往往对水果产量、品质、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失。譬如20世纪30年代,广东的潮安、潮阳和普宁三个柑橘老产区县,曾因柑橘黄龙病危害使300多万株橘树死亡;20世纪60年代初,福建柑橘也因柑橘黄龙病的危害,产量由1954年的3.56万吨,下降到0.33万吨,减产10倍;南方的荔枝也常因对蒂蛀虫防范不当,导致荔枝十果九蛀等惨重损失。说明病虫防治是南方果树丰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天气温室效应的加强,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耕作制度和果树树种结构的变化,病原、害虫组成相也随着变化,使南方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1.气候变暖使害虫的发育速度加快,繁殖代数增加,那些虫体小,发育历期短,世代多,繁殖力强,寿命短,种群数量大的害虫如螨类、蚜虫类、木虱类和蚧虫类成对当今南方果树的危害更加猖獗。同时梢果蛀虫类如杧果尾夜蛾、荔枝尖细蛾、龙眼亥麦蛾、梨小食心虫、天牛、荔枝蒂蛀虫、桃蛀螟、橘小实蝇、橄榄皮细蛾等种类增多且已发生猖獗危害。
2.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果树病虫发生危害加重,以及果品价格高,产区果农为保质保量,在害虫防谨埋李治上大大增加了喷药的浓度和次数,如荔枝、龙眼园经常于梢期和果期盲目地定期连续喷药,从而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在大量杀伤果园害虫天敌,失去自然控制的情况下,一些常发性主要害虫种类仍将继续危害,而次要或潜在害虫也出现猖獗发生危害,导致果园害虫发生和防治复杂化。如鳞翅目的尺蛾类、毒蛾类、刺蛾类在一些龙眼、荔枝园爆发成灾,潜在的次要害虫如荔枝叶瘿蚊、瘿螨危害日越严重。
3.随着对外开放和高优农业、创汇农业的发展,以及利用气候变暖的有利条件,果树新品种的引进越来越多,苗木调运,苗木市场的流通越来越频繁。许多危险性的病虫和一些小体害虫,也常随苗木、接穗而传播扩散。使目前不仅苗传和虫传的病害,如黄龙病(柑橘木虱)、龙眼鬼帚病(荔枝蝽和龙眼木虱)、香蕉束顶病(交胍蚜)、香蕉花叶心腐病(桃蚜和棉蚜)液铅、番木瓜环斑病(桃蚜和棉蚜)以及各种花叶病(蚜虫)发祥迟生严重。而且已发现多种检疫性病虫传入我国南方果区,如香蕉穿孔线虫,橘小实蝇、杧果瘿蚊、香蕉网蝽等已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
4.气候变暖使病虫在越冬后存活的病虫原的基数增多,来春果园初始病虫量增加,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给果园常年病虫害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
5.全球气候变暖,使果树的病虫害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为控制病虫害对果树生产的危害,各地均将防治重大病虫害列为重要的果树增产措施。目前,在我国现有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仍占着主要位置。农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烦恼。除了直接由农药造成的污染外,农药大量施用还同时良莠不分地杀灭了害虫的天敌,严重破坏了果园生态平衡,并导致了害虫抗药性增强,灾害频繁。其中,尤其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为此,人们不断开发新农药品种,或施用更大的剂量,结果又造成新的抗药性,导致更加严重的污染,特别农药大量施用,往往造成果实上的农药残留量大大超过规定的标准,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